2010年12月12日晚上,一场打破“夜不上黄山”规定的紧急救援正在进行。为了营救被困在黄山的18名复旦大学学生,搜救人员张宁海不幸坠崖,因头部重伤不幸去世。
令人愤慨的是,事故发生后的某些当事人竟然发表了冷漠的言论。“我们已经做过哀悼了,给遗体鞠躬默哀,这还不够吗?”“警官坠崖的责任应该在于当时决定下撤的人……”这些冷漠的回应让人难以理解,他们真的不该为张宁海的牺牲负责吗?
侯盼是复旦大学的一名硕士毕业生,也是个户外运动爱好者。他去过云南、四川、江浙等地,拥有近四年的户外经验,还担任过两年多的领队。2010年12月,他计划去黄山徒步旅行,并在网上发布了召集队友的帖子。
展开剩余83%他选择的是一条经典的“野黄山线路”,这条路线先穿越东海大峡谷,再登上白老峰,最终下撤出山,整个徒步线路难度较高。因为该区域并不在黄山景区的开发范围内,缺乏指示牌、围栏和手机信号,救援设施也十分有限。
经过一番宣传后,侯盼成功招募了9名男生和8名女生,共18人。队伍的成员年龄都在27岁以下,其中15人是复旦的在校生或毕业生。出发前,大家参加了准备会,认真了解相关注意事项,购买了保险并签署了风险声明。
然而,对于一些没有参加准备会的队员,侯盼并未在意,自信经验丰富的他并未向学校备案,也没有请向导。12月10日,18人从上海出发,前往黄山的黄帝源景区。
12月11日凌晨,队伍开始徒步。他们沿着山路前进,途中出现了导航掉水的意外,但整体进展还算顺利。没有导航的帮助,侯盼让队员们通过地图和指南针寻找方向,最终一行人来到黄山的通天塘扎营休息。
然而,12月12日“青春队”遇到了降雨天气。山区的能见度不足30米,雨雾弥漫,情况变得十分危险。面对复杂的环境,侯盼和队员们没有慌乱,首先沿着泥泞小道寻路下山。但当他们意识到自己走错了路时,迅速返回营地并派出两名队员探路。
在指南针的帮助下,队员们发现了一条有垃圾和路标的线路,于是全队跟着这条路前进,经过一个废弃的营地后,他们才意识到方向不对。原计划是在下午走到翡翠谷出口与司机会合,但这一条路并非预定的路线。
时间已经临近下午,“青春队”没有足够的时间返回营地,侯盼只好重新启动水淹的导航仪,并对照地图前往云古寺附近。然而,由于导航数据不准确,队伍在后来的路径上产生了偏差,最终误入了悬崖。
经过几个小时的徒步,他们发现前方就是悬崖,心态逐渐崩溃。一些队员出现了“失温”症状,情况越来越紧急。侯盼决定停下队伍,重新商讨对策。考虑到夜间温度降低,他决定联系警方寻求帮助。
由于只有两名队员的手机有信号,他们在联系警方时并未遵循标准的求救流程。队员们没有明确说明自己是复旦的学生,初次报警时也没有提供详细的情况。最终,经过四次报警,事情才引起了当地警方的重视。
经过联系后,侯盼和队员们在河谷附近搭建了防雨棚,等待救援。随着雨势加大,他们无法休息,时不时清理雨棚上的积水。直到第二天早上,他们才准备分批探路。殊不知,警方已经在集结救援队伍,准备开展跨区域搜救。
由于是复旦的学生,黄山相关部门接到上级指示后,决定不计代价进行救援。230多名消防、景区派出所及其他应急人员迅速集结,为了防止出现更大的危险,搜救工作开始了。
黄山温泉派出所的张宁海,原本要回老家参加奶奶的百日祭,却接到出警任务。他迅速赶往云古寺,和其他同事一起加入救援。那晚,黄山大雨滂沱,搜救队员们在崎岖山路上寻找,呼喊了6个小时才找到“青春队”的踪迹。
由于天气恶劣,队员们被要求从悬崖下撤,搜救人员带着队员一同下山。在途中,张宁海试图抓住旁边的树枝时,不幸滑倒,掉落到30多米的悬崖底部。搜救队员立刻开始行动,试图营救,但他因头部重伤,抢救无效。
得知张宁海牺牲后,“青春队”气氛沉重。队员们陷入沉默,尽管侯盼表示,他们在等待遗体时表现得平静,是为了稳定局面。然而,旁观者的眼中,队员们的冷漠不容忽视。张宁海的牺牲未能引起他们应有的反应,甚至在追悼会结束后,他们也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悔恼和痛惜。
事后,网友们对18名队员的冷漠态度发出了强烈的批评。部分队员甚至回应称,他们的行为并无不妥,“做过哀悼,默哀过就够了,为什么还要继续指责我们?”这种态度让公众的愤怒情绪持续升温。
事件的后续,侯盼和部分队员的言辞以及冷淡的反应被媒体广泛报道,进一步激化了社会舆论。虽然侯盼表示他们有意为张宁海家属筹款,并为烈士成立奖学金,但外界对他们的动机依然持怀疑态度。
这起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,有人认为“青春队”并非全然冷漠,而是背后有许多未曾透露的情感和动机。但无论如何,这个悲剧提醒我们,在面对困境和突发事件时,冷静的处理和积极的态度,比单纯的“按规矩”更为重要。
发布于:天津市按天配资平台,国内股票配资,配资炒股评测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