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5年,年届82岁的黄维,时隔十年,再次踏入了那个曾经关押过他的地方——管理所。这一次,他带着几件换洗衣物,找到监狱的管理员,申请在曾经居住过的二号监狱度过一夜。其他曾被关押的人大多会远离监狱,不愿与那个地方有任何联系,但黄维却为何选择再次来到这里,并希望在此度过一晚呢?这背后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?
黄维,1904年2月出生于江西贵溪盛源乡的一个贫寒农家。家中经济拮据,父母为了供他读书,省吃俭用,他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,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。为了减轻家庭负担,黄维考入了鹅湖师范,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。然而,正值共产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之际,黄维被这种崭新的思想深深吸引,并在课堂上积极宣传这一理念。
展开剩余88%然而,他所在的时代,乡绅、土豪势力遍布,这些人必然会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威胁,黄维也因此受到了打压。年仅20岁的他,身心疲惫,不得不选择放弃教职,离开家乡,四处流浪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,他得知自己同乡方志敏正在从事共产党的工作,且已经加入了党组织。黄维顿时倍感激动,决定找到方志敏,希望能加入共产党。
与方志敏见面后,黄维表达了自己的愿望。方志敏告诉他,要加入党,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,并推荐他去中共江西地下省委负责人赵醒侬那里。通过赵醒侬的介绍,黄维进入了黄埔军校,成为了首期学员。在黄埔军校,黄维表现优异,参加了两次东征,尤其在讨伐直系军阀孙传芳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。毕业后,年仅23岁的黄维便被提拔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团的团长,随后又担任了第11师的团长。
然而,1927年,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,黄埔军校的学员面临着选择阵营的重大考验。黄维根据自身发展的前景,选择了跟随蒋介石,这一选择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。不过,当时的黄维并未意识到这一决定的错误。
加入国民党后,黄维被派往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,经过三年的训练,毕业后他回到了第11师。在军中,陈诚对黄维的才能十分赏识,提拔他担任第11师31旅的旅长,并把黄维视为自己的得力助手。在陈诚的扶持下,黄维的军旅生涯得到了飞速发展。
1932年12月,蒋介石发起了对中共苏区的第四次围剿,黄维也参与其中。但这一战,红军却大获全胜,第11师损失惨重,黄维侥幸逃脱。围剿失败后,黄维升任第11师副师长,并被派往崇仁执行防守任务。在这段期间,黄维与蔡若曙结识了。蔡若曙是杭州名流蔡仲初的女儿,容貌出众、气质非凡,是一位众人瞩目的校花。黄维对她一见钟情,蔡若曙也对这位英俊勇敢的军官产生了好感。两人迅速坠入爱河,蔡若曙很快便怀孕了。
然而,在准备婚礼的同时,黄维向蔡若曙坦白了一个惊人的秘密:他已经结过婚,并且有几个孩子。蔡若曙愤怒不已,但因自己已怀孕,最终决定不再追究。黄维也承诺会与原配妻子离婚,迎娶她。蔡若曙出身书香世家,父母自然不同意女儿嫁给一个有过婚姻的男人,但蔡若曙深爱黄维,最终决定隐瞒此事。黄维与原配妻子离婚后,两人在杭州西湖举行了盛大的婚礼。
婚后不久,黄维便投入了第五次围剿红军的战斗,并因表现出色被提拔为师长。1933年7月,黄维成为第11师师长,与陈诚等人成为了蒋介石的亲信。此后,黄维在反共斗争中屡建战功,直到1937年,他被派往德国进行军事深造。然而,抗日战争爆发后,黄维被提前召回,担任第十八军67师师长,投入抗日战场。
在淞沪会战中,黄维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,坚决命令部下死守阵地。黄维坚守阵地为大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,尽管部队损失惨重,黄维因此声名鹊起。但因过于刚愎自用,他也被戏称为“书呆子黄维”。
之后,黄维继续参加武汉会战、远征军作战等重要战役,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。然而,由于他性格刚烈,常常与军中高层发生摩擦,最终决定带着妻子蔡若曙和孩子们回到江西。此时,蒋介石亲自召他返回,为其筹办军校,培养军官。黄维在培养人才方面展现了卓越的能力,短短一年多时间,他便培养出超过五千名优秀学员。
抗战胜利后,黄维继续在军校工作,直到解放战争爆发。蒋介石希望他再次参战,黄维在长时间的教学生活后,早已不愿再投入战场。然而,出于对国民党的责任,他依然回到了战场。在淮海战役爆发前,黄维被最后一次召回。然而,战局发展迅速,黄维所领导的12兵团最终被解放军围困并彻底覆灭,黄维也被俘虏。
蒋介石为保面子,将黄维宣告阵亡,并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。蔡若曙听闻丈夫死讯后并未悲痛欲绝,深知国民党的作风,她被安排转移到台湾。在台湾,蔡若曙不懈打听黄维的消息,最终得知他并未死,而是被俘。得知丈夫仍活着,蔡若曙决定返回大陆,带着孩子们回到祖国。她定居上海,找到了工作,并开始每月向黄维寄钱。长期的压力和丈夫在狱中的处境让她深受折磨,最终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。
黄维被关押在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,在监狱中,他坚信自己“无罪可悔”,并且拒绝与改造人员合作。尽管如此,中央并没有放弃他。1959年,黄维本来是首批特赦名单中的一员,但因他在改造期间表现恶劣,最终未能获得特赦。他的同僚们如杜聿明、王耀武等都已获得释放,黄维因此感到极度失望。
然而,黄维并未因沮丧而放弃,在监狱里,他开始痴迷于研究永动机,尽管这在科学上早已被证明是无法实现的。最终,监狱为他提供了一个实验室,并为他调配了四名技术人员协助他。尽管永动机的实验失败告终,黄维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,他开始认真思考改造工作。1952年,黄维的身体出现严重问题,经医生检查,他被诊断为多种肺结核。尽管如此,中央还是派遣专家为黄维治疗,并为他提供了专门的治疗。
经过三年的治疗,黄维的健康得到了显著恢复,开始表现出良好的改造态度,不再与其他战俘发生冲突,并积极参与劳动和学习。1975年,黄维被宣布特赦释放,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震惊。在特赦大会上,他作为战犯代表发言,表达了对党的感谢,并表示将余生献给人民。
释放后的黄维被安排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,继续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。在这一阶段,他始终没有放下对永动机的研究。晚年的黄维,常常回忆起曾经的战斗岁月,并感激共产党给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。
黄维的
发布于:天津市按天配资平台,国内股票配资,配资炒股评测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